新闻动态

经开区共享经济模式迎新

 

从共享设备到共享生产

  我国消费领域共享经济快速成长并逐渐步入成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新动能作用充分释放,同时,共享经济正加速向生产领域渗透。近日,工信部印发《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培育共享制造壮大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出效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经开区,从共享设备到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在《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将加快培育完善共享制造业态,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共享制造是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培育共享制造新业态是顺应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看来,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在消费领域经历快速发展后,正加快从消费环节向生产环节渗透,从虚拟领域向实体领域延伸拓展,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等各环节,诞生了一批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对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指导意见》立足产业实践和发展实际,紧扣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最新态势和未来方向,对进一步拓展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方式、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赵弘说,共享制造是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是一种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的生产组织模式,应用门槛更低,应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从资源和规模驱动向数据和效能驱动转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产业聚集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而产业集群是共享制造应用的重要场景。”赵弘分析说,经开区应依托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推动共享制造快速落地和规模化发展。通过共享制造模式有效满足产业集群内的共性制造需求,降低集群内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带动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享制造走向核心环节

  经开区在打造升级版开发区进程中,将“共建共享”作为其中一项遵循。共享制造也从创新服务环节走向核心环节。

  利用中试产线进行中试放大,是新药、新电子器件产品研发的必经环节。搭建中试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土地资源,建成后的重复利用率也不高,中小企业一般无力自建中试产线。大多中小企业用同行业规模化生产企业的产线进行中试放大,而产线调整工作量大、生产安排与中试时间难以协调,中试产线难找,让众多中小企业颇为“头疼”。

  经开区形成的共享制造业态解了创新型中小企业难题。在经开区的指导下,众多产业园区、生产企业搭建中试基地,将产线共享。由亦庄生物医药园搭建的病毒和疫苗中试线,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中建成5条中试产线,运营以来,多家创新型企业在这里完成中试放大,其中5个新药品种在这里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今年,经开区推行《中试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各企业、单位建设中试基地,经开区组织认定中试基地。经过严格评定、筛选,经开区首批认定了高速数控雕铣机、熔融挤压快速成型机、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等6家中试基地,共享产线为企业提供中试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让科研成果加速引进、加速转化、加速产业化,为经开区发展提供原动力。

  除了共享产线,经开区还主导建设高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配件产业园、集成电路标准厂房、亦庄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首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等共享研发生产厂房,引进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所需的配套企业,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所需的零配件供应服务。如今高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配件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体量大、精度密度高,不利于远程运输的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相继入驻,生产零配件就近供给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享制造

  是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是一种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的生产组织模式,应用门槛更低,应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从资源和规模驱动向数据和效能驱动转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

  来源:亦庄时讯


 

Copyright©岩德物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北京经济开发区中和街14号    京ICP备140089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