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四大交通“动脉”集中通车
市政道路设施是否完善,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同样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8月1日早6点,随着工作人员将围挡撤除,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大羊坊桥进区匝道和荣昌、康定下穿涵洞四条道路同时实现通车,四大交通“动脉”同时打通。
缓解进出区通行压力
文化园东路的东侧,一条崭新的入区通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早晨6点零2分,一辆白色轿车由此驶入开发区,意味着大羊坊桥进区匝道正式实现通车。该匝道的通车,有效地缓解了早晚高峰进出区的通行压力,缩减了大家的通行时间。
以前从北向南走京沪高速进入开发区,只能从紧挨着五环出口的开发区出口通行,每到早高峰,大量车辆在这里汇集,极易形成拥堵。此次通车的大羊坊桥进区定向匝道,可把从三环、四环进入开发区的车辆进行分离,快速连接到文化园路和东环路。原五环路南侧出口保留,主要为通过五环路转向进入开发区的车辆使用。
据介绍,该匝道设计标准为双车道匝道,设计车速40km/h,有效解决了出口车辆与转向车辆交汇问题,“该匝道桥设计的流量是每小时可以达到1700辆车,可以使进入开发区的车辆更顺畅”。开发区基建办主任魏建环介绍。
联通路东区核心区两大区域
与进区匝道一同开启的还有荣昌、康定两条下穿涵洞,众所周知,一条京沪高速将开发区分成了路东、路西两部分。随着荣昌东街、康定街下穿京沪高速通道建成通车,两区域的交通通道由此前只有荣京东街和东环南路两条通道增加到四条。
据介绍,开发区核心区和路东区的通联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为促进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协调发展,解决区域路网的连接问题,将东西部交通更好地沟通起来,开发区启动了荣昌、康定下穿京沪高速涵洞工程。
新建的两条通道都是双向六车道,道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达到单向每小时3300辆小汽车。截至目前,核心区与路东区共有四条主干路连接,总车道数达到双向22条,100%实现了两区域连接通道的规划数量和宽度,将为路东区带来更多便利与发展机会。
早上6点,随着工作人员将围挡撤除,经过10个月时间优化升级的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正式开通。改造后的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为双向八车道桥梁,同时为有轨电车建设了独立运营的桥梁。机动车基本路段通行能力达到单向4000pcu/h(每小时4000辆小汽车当量),有效提升了核心区与河西区的通行条件。
“去年9月20日,为配合有轨电车T1线的建设工作,开发区博兴路跨凉水河桥开始进行桥梁改造,新建的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东西半幅各宽24米,长124.8米,机动车道16米,非机动车道2米,人行道2.75米。”项目施工负责人康黎明告诉记者。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不仅方便了开发区居民,更方便了亦庄新城范围内的居民。家住亦庄镇泰河园的居民尹善营在开发区工作,他告诉记者,原来这个桥没通的时候,就要从两边绕,而且特别堵,这桥通了以后,上班、通行的时间都会减少很多。
升级路网全力打造双宜新城
近年来,大批优质企业入驻开发区,开发区人车流量不断增长,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居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开发区陆续启动了一批重要节点联络工程。仅今年,就完成了隆庆街优化提升工程、太和桥改造工程、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改造工程、下穿涵洞工程及大羊坊桥京沪高速定向匝道工程。下半年,开发区还将完成经海一路道路优化提升工程等,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能力。
除了交通通行能力外,近年来,为了给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开发区在医疗、教育、出行等多个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升了整体基础设施水平。目前开发区正在积极拓宽服务领域,聚焦企业员工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在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配套服务的同时,为企业员工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措施,将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和人才,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今,开发区持续优化升级路网框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绿色新城。截至7月底,完成道路及桥梁工程11.28公里,其中:隆庆街1.4公里,荣昌西街跨凉水河桥0.5公里,大羊坊桥3.6公里,荣昌东街下穿京沪高速通道0.7公里,康定街下穿京沪高速通道0.6公里,太和东桥4.48公里。六项工程的顺利完工,不仅延续了开发区工程质量的一贯品质,更诠释了什么是“开发区速度”。全线通车后,极大地缓解了开发区交通方面的压力,也为居民出行带来了便利。
下半年,除了正在优化改造的经海一路,今年开发区还将陆续对天宝中街、天宝东路等核心区主要道路进行优化改造,提升区域环境和城市品质。
来源:亦庄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