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亦庄初体验
今年的全国两会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可谓是惊喜连连,先是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随后迎来一大利好消息,“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制造升级为“智造”指明了方向路径,而开发区在这条实践路上已经开始起步,透过开发区的路径,看“智能+”为实体经济如何赋能。
“智能+”走进政府工作报告
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报告在阐述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第三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时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智能是一个国家关键基础性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业界专家、瑞风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旷看来,“智能+”这个全新提法比“互联网+”再进一步,体现了基于数字革命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以往关注的是用网络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现在提出‘智能+’,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助力传统产业焕发出更高的能效和更大的活力”。
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出“智能+”的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这个过程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完成。”赵旷说。
“‘智能+’的具体路径规划已相继推出,相关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也积极跟进。”赵旷说,在国家高度重视下,数字技术领域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将被相继打破,将带来更多创新创业机会、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机会和区域产业升级机会。
据赵旷分析,“智能+”在技术层面涉及到5G、物联网、大数据、AI、机器人、云计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在系统层面涉及到机器视觉、工业以太网、传感器、FRID等系统;在软件层面涉及到ERP(企业管理系统)、EMS(网元管理系统)、DCS(控制系统)等。以这些支撑“智能+”的技术、系统、软件为主攻方向的创业团队,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智能制造各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是众多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路径中普遍遇到的难题,需要创新创业技术团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制造型企业可加速引进适合本企业的智能制造服务及技术,快速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在国家大力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背景下,可引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才,加速科研力量的聚集,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领先的技术成果,还可将“智能+”作为一个全新业务板块加以推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支点,当前全国有200多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都立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智能+”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机会,引导区内制造型产业拓展“智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各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的先机。
“智能+”的亦庄路书
“生产流程动态变更、控制模式自动优化、产品信号自动补偿与校准、自动检验与测试、自动包装与搬运……”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场景不断在区内企业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上演。
早在2014年,和利时就承担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可编程控制器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该项目集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RFID和二维码、AGV小车等先进技术于一身,并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2017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和利时为标杆,提出“智造100”工程,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将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等100个左右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打造60个左右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引领带动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推动一批关键智能部件、工业软件、装备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突破,培育一批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高水平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智能制造领域单项冠军。
产业土壤催化“智能+”
开发区已经按下亦庄新城的加快开发建设“启动键”,在开发区围绕“实施亦庄新城规划”的2019年工作部署文件中,显而易见的是培育“智能+”肥沃土壤的布局。开发区做“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5G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的尖端科技项目落地。支持京东方物联网和传感器产业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10个项目签约;智通物联网产业园、集创北方芯片设计和封测基地等4个项目土地摘牌;视源交互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京运通二期等3个项目开工;电控燕东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耐威8英寸MEMS线传感器2个项目竣工;小米互联网电子产品产业园、威讯扩产等5个项目投产;北方华创扩产项目达产;支持中电科、揖斐电等4个项目实施技改。
将做“精”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聚焦机器人、3D打印、航天航空、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支持施耐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2个项目签约,美国福瑞自动化亚太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摘牌,京东智慧物流无人科技、海空智能装备亦庄产业基地2个项目投产。支持华海基业等3个项目实施技改。
“未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最大驱动力。”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以前工业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插上电”,数字经济时代实体经济都要“接入云”。与之伴随的智慧零售、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产业互联网……这些代表未来的“新物种”,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向传统行业渗透。
“在‘智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区应该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赖阳说,可以看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市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已经培育了肥沃的“智能+”土壤,也孵化出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的成果,在2019年工作部署上看到,开发区还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上持续发力,必将使得“智能+”土壤更加肥沃,加速“智能+”在制造业中的拓展,凝聚新动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亦庄“智能+”的样板,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亦庄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