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劳动仲裁“以柔克矛”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区内从业人员也已接近30万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实现劳动者和企业合法利益双维护,开发区在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上推行创新服务、延伸服务、精准服务的服务理念,把“柔性调解”贯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全过程,采取调解先行、多调少裁、能调不裁的办案模式,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行为,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怎么把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不光节省劳资双方的时间、精力,更是为了让双方少一份对立和抗争,针对这一困惑,开发区仲裁委打破常规办案模式,实行“关口前移”,把工作做到立案之前。
作为立案前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第一道防火墙,企业基层组织、工会的沟通协调作用如果得到充分发挥,很多争议就能在第一关卡得到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对于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的劳动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事发地,既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服务,也提高了仲裁工作效率。”开发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科负责人隆昕哲说
除了庭前调解,其实调解是贯穿整个案件审理始终的。据隆昕哲介绍,在答辩期满后、开庭前、庭审结束后等阶段都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力争使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另外,根据争议双方的分歧程度,仲裁委会采取“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调解,以中立的态度从劳资双方的角度出发,厘清争议事实、阐明法律依据,尽力稳定双方情绪,避免矛盾升级。“我们会耐心地陪伴双方迈出每一步,但也会做好在任何一个环节他们达成和解协议的准备。”隆昕哲说,“毕竟,大家都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的,他们也是充分信任我们才会听从调解。”
据悉,截止到2018年9月10日,开发区仲裁委2018年共办结1156件劳动争议案件,其中调撤结案836件,占办结案件的72.14%。
来源:北京经济开发区网站